印刷企业在互联网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数字印刷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印刷行业将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在未来,中国印刷行业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印刷质量和科技含量,提高印刷产品的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互联网+印刷”崛起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特别是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数字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提速。未来,印刷企业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加快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印刷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站在高处看全局、看远方。无论是印刷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还是印刷数字化转型,其本质是一样的,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目前,印刷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基本固定,总体上可以归为3类:
一是面向大客户的供应链优化模式。前端接收大订单,后端整合供应链资源,进行集中式采购、分布式生产,从而实现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和交付,代表企业为千鸟互联、云印等。
二是面向中小微客户的渠道优化模式。他们通过线上、线下接单,集中自营生产或外包协同生产,扩展供应链资源及订单渠道的整合,实现最大范围的市场覆盖,代表企业比如世纪开元。
三是面向特定需求的服务突破模式。这类企业从细分切入,精准定位于某类特殊群体或者领域,为他们提供小而美的体验和专业服务,形成差异化优势。比如在印前设计领域,有包小盒、创客贴、图帮主等,又比如在个性影像领域有拾柒、鲜檬等。
关于印刷互联网到底应该走轻资产路线还是重资产路线,也是一直困扰行业的话题。轻资产模式的印刷电商平台更符合互联网的特质,适合跨界转型者,而重资产模式多为行业转型者。前者更懂互联网,而后者更懂印刷。但是经历疫情三年,我们发现在印刷行业重资产模式更具韧性。据我们持续的观察来看,越来越多的纯印刷电商平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我们过往的20强中,也同样有一些轻资产模式的平台因资金或者商业模式等问题,陷入发展困境。
二、印刷企业开始布局产业互联网
印刷互联网业态发展到今天,建设者不再局限于印刷电商群体,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开始启动产业互联网建设,着力自身供应链协同、服务力提升、数字化管理;设备、软件厂商则为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供助力。
我们观察印刷企业在互联网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供应链协同。企业开始用数字化与互联网技术改造供应链,对供应商、合作企业等进行数字化赋能,更加紧密地与供应链各关联方互动、合作。比如北京建宏印刷打造“中图印云”,一方面为出版社提供数字资源托管、智能印制服务,另一方面为印厂提供加盟印制对接服务。
第二个是服务力提升。有些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触达用户端,为客户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打造良好的体验环境,提高客户黏度和忠诚度。比如,面对艺术类B端小型企业或者C端专业用户时,雅昌能够提供以艺术云印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商城服务。用户除了可以在线上购买或定制各种艺术类产品外,还可以使用线上设计系统的编辑工具实现定制画册等个性化产品的制作。
然后是数字化管理。有些企业把互联网信息技术集成到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上,通过对生产和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比如安徽新华构建印刷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内部信息化系统对接“印刷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把公司印刷智能制造数据上云,实现生产线智能控制柜、现场大屏、电脑端、手机端数据实时同步,实现生产数据实时传输、产线运行一屏呈现、工单状况动态可视、产线实况移动阅览。在这个基础上,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提升智造水平。
三、未来发展趋势——印刷+互联网的路径选择
最后一部分,我们来一起展望印刷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实际上,我们探讨的已经不是狭义上印刷电商或者印刷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而是更广义上的,印刷产业如何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集成、融合与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看到,平台、印刷企业、厂商等作为主体,这些年开展产业互联网应用探索和模式创新,逐渐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和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
智能化制造
智能化制造,也就是实现从单机到产线、车间乃至整个工厂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来提升全流程生产效率、提高质量、减低成本。印刷智能工厂建设是以先进的印刷工艺和精益的生产管理为基础,以硬件和软件建设为重要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这里被改造的主体是印刷包装企业,软件和设备厂商需要提供从硬件到系统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
近年来,一批优秀的行业企业都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智能新工厂规划。这些企业是智能化升级的先锋,并都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但总体上看,印刷行业的智能化建设还是任重道远。
个性化定制
随着消费群体消费习惯的变化,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依然是消费热点。企业基于互联网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柔性的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这是一种主要是面向C端用户平台的模式表现,最初以印刷互联网平台为主。近年来,行业出现更多面向企业、品牌商(B端)的小批量、定制化服务,规模化订单越来越多,复购频率更高,也创造着更可观的利润。此外,数字印刷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个性化定制市场的高速增长。从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预见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印刷包装企业会切入这一赛道。
网络化协同
企业通过网络化平台整合分散的生产、供应链和销售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互联与分工合作,推动生产方式从线性链式向网络协同转变,促进企业资源共享、业务优化和效率提升。在这一方向,原本是互联网企业在前端探索,印刷包装企业在生产端提供优质产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实现快速交付。现在,也有一些印刷企业着手建立新的网络平台,连接供应商、外协厂、客户,实现订单协同、生产协同、交货协同以及物流协同等。
平台化设计
平台化设计,这里主要的主体是互联网平台。它们通过平台整合供需双方和设计资源,以众包众创、协同设计等方式,开展集成化、轻量化、协同化、敏捷化设计,再通过订单管理系统,把订单集聚,在分发给各个生产端。
现在,也有很多印刷企业,开始尝试自建平台,兼具在线报价、在线设计、在线订单等各项功能,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把自身的设计能力、印刷技术等综合优势进行对外输出,提供一站式的印刷解决方案。